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从始迁祖三兄弟康煕年间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到遥远落后的蓝家坝开基创业肇始,至今已愈三百年。从发祥公第十四代“芳”字辈到公元2014年甲午岁第二十六代“敦”字辈,德文公后裔在蓝家坝繁衍生息了13代,蓝家坝廖氏人口已经达到600来人了。
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廖氏宗亲几百年间都不知道蓝家坝廖氏的渊源,沐鸣娱乐寻根不知道自己的“根”在何方?蓝家坝地处偏僻,长期交通不变、信息闭塞,廖氏前辈老实本分,致力耕作,文化水平较低。走出蓝家坝的族人也适値打拼之年,无暇顾及,所谓“寻根”也常常在不经意间疏忽遗忘了。直到2009年,蓝家坝发祥公第24世孙廖昌毅和同学廖国锋在互联网上遇到廖名龙前辈正在寻找蓝家坝德文公后裔,听説蓝家坝有一本廖氏族谱,便专程到蓝家坝实地考察,并依据《老谱》上的“批载”最初确定蓝家坝廖氏的渊源。感谢廖名龙前辈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找寻,让蓝家坝的廖氏宗亲终于在互联网的时代找到了自己的“根”。
2012年10月,蓝家坝村党支部书记廖勛夫妇受廖名龙前辈邀请,代表蓝家坝德文公后裔前往湖南邵阳隆回县秧田参加了湖南宝庆发祥公廖氏宗亲会第一届三次代表大会。后来,在内江人民银行工作的廖勇(发祥公第23世孙,本人的四哥)回老家蓝家坝办事,两人谈及此事,开始商议编修蓝家坝廖氏族谱事宜,提议由我这个专业从事歷史硏究的敎授来承担。儘管我工作在外地绵阳,但编修宗谱是蓝家坝廖氏宗亲的重大事情,作为发祥公第23世孙,接受这个重任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我深感责任重大,不敢懈怠,很快将《老谱》带回绵阳,连夜通读,始迁祖的来龙去脉和艰辛创业犹歷歷在目,更坚定了我把族谱编修成功的决心!
所谓无本之木不长,无源之水难流。家谱作为一个家族的家源文书,在古代大到国家选贤任能,小到家族子女与外族联姻,都与之相关。在今天,修编家谱的意义在于通过家谱,我们可以辨亲疏,明昭穆,追根溯源,缅怀祖辈,发扬先辈艰苦创业的精神,找到家族的归属感,凝聚家族力量,共谋家族的发展和兴盛。我相信这是蓝家坝廖氏宗亲的共同期盼。
此次蓝家坝廖氏宗谱系第一次编修,难度很大。正如前言所述,由於多种原因,三百年来,蓝家坝始迁祖14代“芳”字辈以后到20代“启”字辈各先祖的世系沿革和基本情况,旣无族谱资料可查,也无口碑资料相传,的确很难理清。14代“芳”字辈以前的世系尙可以根据《老谱》和湖南老家的族谱理清楚,20代“启”字辈以后的世系也可以通过在世的老人回忆和实地调查访问理清。为了弄清楚这几代的世系和情况,本人数次回蓝家坝老家召集在世的前辈老人一起座谈回忆,到各家寻找可供参考的材料,查閲《资中县誌》和资中县文史资料选辑,期间虽有一些斩获,但总体收穫不大,这五代的世系和情况看来将永远湮没在歷史的长河中了,这是本次修谱留下的最大遗憾!需要向蓝家坝廖氏宗亲和后代子孙特别説明的问题。
不过,通过编修,考证清楚了蓝家坝廖氏宗亲的源流,明确了蓝家坝廖氏宗亲的始祖、祖籍和始迁祖的基本情况,传承了祖宗制定的“堂号”和族规等优良传统,基本理清了“启”字辈以后蓝家坝各支的世系和情况,这也算是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宗亲的一件善事吧!
此谱的编修所涉及资料包括《老谱》(湖南《鷄田三修谱》)、湖南《鷄田五修谱》和蓝家坝在世长辈的回忆口述资料,均为第一手资料,本人未敢有丝毫的矫改。编修过程中也多次徵询过蓝家坝宗亲和前辈的意见,得到廖勛为代表的各辈宗亲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尤其是在编修过程中,得到发现蓝家坝廖氏渊源的前辈廖名龙先生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诚挚谢意!也要感谢在不经意间,促成这次“发现之旅”的廖昌毅和廖国锋晩辈。还要感谢小女廖天,注册沐鸣官方帐号她利用三个寒暑假时间,与我一起蒐集资料,整理资料,打字排版,为宗谱编修付出了自己的一份心力。当然,最値得感谢的是内江人民银行的廖勇先生,是他不懈的努力和要求,并提供了编修和出谱的经费,让这本宗谱最终面世,并得以万古流芳!
作为廖氏子孙,能为家族修谱尽一点微薄之力,沐鸣平台登录网址我深感荣幸。但是由於诸多因素,再加上自身知识和能力有限,时间仓促,难免有紕漏之处,祈望閲者见谅,宗亲赐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