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沐鸣总代理-收益的专家

甘肃武威王城堡《陈氏族谱》祭祖颁谱庆典仪式


 
甘肃武威王城堡《陈氏族谱》祭祖颁谱庆典仪式隆重举沐鸣平台官网行,形成了极大的社会效应


 
编者按:甘肃武威王城堡《陈氏族谱》由我会负责设计排版印刷,族谱交付后受到当地宗亲的高度评价。该谱于日前举行了颁谱庆典,相关新闻如下。
 
原标题:十年磨一剑——武威王城堡陈氏家族十年修谱亲历记                                 
 
八月槐花满枝头,众亲云集魁星楼。
 
鼓乐齐鸣庆丰收,金狮献瑞谱鸿猷。
 
——题记
 
甘肃武威王城堡《陈氏族谱》,于公元2017年8月20日上午9时58分(农历丁酉年闰六月二十九日),在武威市凉州区大柳镇王城堡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祭祖颁谱庆典仪式,收到了极大的社会效应并得到了众多嘉宾及当地父老乡亲的高度赞赏和认同。这是王城堡陈氏家族的荣耀,也是来自省内外所有陈氏家族成员齐心协力,无私奉献,共同创造的结果。它将永久载入武威陈氏文化史册乃至陇右姓氏文化史册!
 
《武威陈氏族谱》主编陈有顺介绍族谱情况.jpg
 
一、修谱背景
 
古人云:“木必有源,根固而叶茂;水必有源,沐鸣平台注册源深而流远;物固有之,人亦类然,岂有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孙者,可不思其本源乎。然欲溯源而导之,非修谱不为功也”。又云:“三世不讲谱下流也,三世不修谱不孝也”。是故,于公元2007年3月16日(农历丁酉年正月二十七日),元宵节刚过,作为晚辈我专程赴武威城东关小区拜望年逾八旬的九堂叔福元公,秉告他愚侄打算修家谱,并诚恳请他回忆一下吾王城堡陈氏老谱的基本情况及始祖名讳等。九堂叔当时即告诉愚侄:修谱是件大事、好事,我完全赞同并尽力支持。他接着回忆道:我王城堡陈家老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中,被当时的造反派头目张振华、李万虎等人以“破四旧”的名义烧掉了。记得我们的老先人是明崇祯十三年左右从山东莱州府巨野县迁徙至武威的,当时官职是“指挥使”。我们陈家最早的始祖名讳为陈佑,其“佑”字也可能是友谊的“友”。传到我们“元”字辈这一代,大概是十七八世。九堂叔当时还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入谱自愿,收费摊派,按房分摊多少收多少;二是建议从十七世“思”字辈开始往下写,之前的再无需考证。九堂叔所说,虽然不无道理,但是按古今修谱惯例与规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此说固且不论。
 
为了进一步考证了解老谱的情况和核实始祖陈友的名讳;同时把修谱这件事落到实处。同年3月18日,我邀请在老家的堂兄有德、有保、有祯(已故)及胞弟有光、有明等八位兄弟相聚寒舍,动议修谱。也算是一次修谱前的预备会议。在此次会上,我们兄弟几人初步达成了共识,一致同意修谱,并电话告知胞兄有栋等人。当时,堂兄有保还将老谱及始祖陈友的名讳作了回忆介绍。据他讲:我们的老谱原先存放在“陈家大院”堂屋的樑头上,由大房长子陈奎元负责保管(有保即其亲侄),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包括先人的画像,都被人烧掉了,而且当时他也在焚烧现场,亲眼目睹了这一残烈而令人难忘的场景。幸好在焚烧之前,他曾翻阅过老谱,沐鸣平台注册交流并清清楚楚的记得:我们陈家老谱上记载的一世祖名讳就叫陈友,“世代为官”(谱上的原话)。他还记得我们最早的老先人(亦即远祖)是“武官”出身,明末从山东巨野迁徙至凉州的......
 
有保兄的说法,基本上与九堂叔所回忆的内容基本一致。始祖名讳陈友毋容置疑。至于二人所说的“武官”、“指挥使”,实际为一回事。“指挥使”,亦俗称“武官”,即明朝的军事指挥职务,为卫所一级最高军事长官,秩正三品。
 
那天,当我们兄弟几人听完有保的回忆之后,我又将拜访九堂叔的情况重复了一遍,更加坚定了我们修谱的决心,并当场作了具体分工:即由堂兄有保,根据记忆先画出陈家大院(老宅子)及祖茔分布草图;之后,沐鸣登陆质量如何?再委托专人绘制成正式图纸;乡里的族亲入谱资料则由有德、有祯、有云等兄弟负责收集(包括王城一队的陈氏族亲);城里的则由我和有光、有明弟收集;兰州、新疆等地的族亲入谱资料可通过打电话寻找,亦可择机赴疆调查。最后再由我汇总整理所有资料,并担任主编,写出家谱初稿,另行会商。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一晃四年,于2011年5月28日,适逢先母去世三周年,为答谢老家的众族亲对家母在世时的关心和照顾,家兄有栋免费邀请全体族亲五十余人聚餐。故借此与众族亲会餐之际,我亲自将已寿登耄耋之年的九堂叔和年逾七旬的再堂祖父陈金寿也专程邀请到“汉明酒楼”。餐前,我代表家兄有栋及其他几位兄长正式将修谱倡议书公之于众,并请九堂叔代表长辈讲了几句话。他说:修谱是我们陈氏家族的一件大事,在座的各位要全力支持,希望所有陈家人都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必要时还要资助捐款,以早日助成修谱事宜。这次会议无疑是我王城堡陈氏重修族谱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也为日后正式成立“武威王城堡陈氏族谱重修编纂委员会”打下了一个基础。会餐结束时,众族亲还在“汉明酒楼”合影留念。
 
从此之后,我便正式踏上了漫长的先祖考证及修谱之路。然使人始料未及的是,一本寻常家谱居然让我等付出了十年的代价!诚可谓“十年磨一剑”矣!
 
回顾在过去的十年当中,我和爱人润林先后远赴江西德安,山东济南、巨野,北京,新疆,以及武威“三县一区”(凉州区、古浪县、民勤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城乡四面八方,不辞辛苦,翻山越岭,或拜访陈氏族亲,或寻觅先祖遗迹。但凡与我始祖陈公讳友并后世子孙相关之国史方志,皆不惜资财,广为蒐求,爬梳剔抉,参互考寻。十年间,我先后四处邮购了《中国明朝档案总汇·五七》(1-2册)、《陈书·纪传》(1-2册)、《顺天府志》、《全椒县志》(明·泰昌版)、《甘镇志》、《肃镇志》、《甘州府志》、《历城县志·正续合编》(1-5册)、《五凉全志校注》、《凉州府志备考》(上、中、下三册)、《中国家谱资料选编·序跋》(1-2册)、《镇番遗事历鉴》及河南古唐湖阳李宅藏版、民国丁已新刻《清真先正言行略》等二十余种志书及修谱资料。
 
另外,还通过《中国知网》(付费)下载了《明史·列传》、《明实录》、《徐本明史列传》(三)44卷、《明功臣袭封底簿》、《拟明史稿列传》、《名山藏列传》卷九十八、《皇明功臣世表》、谈迁著《国榷》卷三十三、《李贽文集·续藏书》卷二、《北京志·民族宗教卷》、《中国回族史》第三章·明代回族、《甘宁青史略》正卷编十三、《嘉靖宁夏新志》卷二、《甘宁青史略·5》,以及今人撰写并已公开发表的与始祖陈友相关的几篇论文等。
 
近十年来,我一边收集这些原始资料;一边进行详尽的辑录、考证、陈述,先后撰写了三十余篇相关文章,分别发表在省内外报刊杂志及《陈氏宗亲网》上,以引起武威陈氏族亲的关注(因至今仍有一支民国初即赴迪化的族亲未能找到录入族谱,甚憾!)。之后,又五易其稿,终于2016年秋十月完成了族谱初稿,并打印成册交由老家的大房代表有保、二房代表有德、三房代表有智分别进行阅稿、校对,基本上未提出大的修改意见。又于2017年3月再行修改并正式定稿。
 
为了将这一喜讯及时告知众族亲,我专门在手机上设了一个微信群——“陈氏快乐大家族”,先后联络了新疆、兰州及本地城乡50余名族亲、姻亲,他们纷纷点赞并,奔走相告,基本上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目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故于是年4月下旬,经编委会商议,正式向众族亲发出捐款倡议,积极筹措印谱费用及举办祭祖颁谱庆典仪式等活动经费。
 
二、考察印谱
 
完成族谱定稿,毕竟还是“万里长城走完了第一步”,接下来如何排版印刷,选择到哪里印,是武威当地印刷厂,还是省城兰州的印刷厂?或者另找别的什么地方?还有就是筹措印谱及活动经费的问题,等等。
 
如何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重任,沐鸣平台官网调研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我作为主编者的肩上。其实,早在前几年我一边考证先祖逸闻遗事;一边修谱,一边也在省内外寻找和考察家谱编印单位或个人。刚开始,我发现四川成都有一家谱牒文化有限公司,在从事家谱编印。该公司总经理阎晋修作为著作权人还编撰了一部《现代家谱》教程,2006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阎老师不仅发明了“阎氏体例新式家谱”、填写式空白线装家谱及“电子家谱”等;而且也承担家谱编印业务。我当年即从阎老师手里邮购了他的著作和全套家谱样本。经过研究分析,我当时觉得这套谱书,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太实用。再说,要填写一套、两套谱书,还得聘请当地有点影响的书法家来抄写,将来谱写成了,又没法做到“人手一册”。这显然说不过去,日后也没法在家族里面交待。
 
后来,我有幸看到了武威近年以来先后从兰州、本地完成印刷的《俞氏家谱》(主编俞存乃,原武威地区行政公署调研员、原武威市市长)、《魏氏家谱》(主编魏建荣,